■ 观察家
不同地方房屋“老化”程度和规模有差异,财政收支情况也不尽相同,应鼓励创新方式方法。
未来,房屋也要有养老金了。日前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举行的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研究建立房屋体检、房屋养老金、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,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,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。其中,房屋养老金个人的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已经建立,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。
当前,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。如截至2022年底,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房屋占比已接近20%。这意味着,需要维护、改造的老旧房屋数量规模已不可小视,并仍将快速扩大。
在此番现实下,建立可持续的房屋“养老机制”,有其必要性。相关部门开始在全国22个城市试点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,可看作是对此的一种积极回应。
但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到底如何建立,与之前购房者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又如何衔接,社会有不少疑问。
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,市场仍处于调整过程。这个基本面之下,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资金来源,也即未来老旧房屋维修保养的成本到底如何合理分担,确实是一个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。
对业主来说,在已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之外,若还需支付更多成本,这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负担,也将提升房屋的持有成本,从而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新变化;从政府侧考虑,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加大,要为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增加大规模投入,这同样不该忽略可能产生的新压力。
因此,综合各方面的现实条件看,建立资金充裕并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,找准各方的利益平衡点,还是得“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”。
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资金的筹措需要因地制宜。包括资金来源及归集进度,都应视各地实际情况予以灵活性处理的空间。毕竟,不同地方房屋“老化”程度和规模有差异,财政收支情况也不尽相同,应鼓励创新方式方法。这也正是各地开展试点的价值和任务所在。
二是要坚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协同推进。如时下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,基于拓展地方税源、适当扩大地方税权、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等,就有不少举措要推出。这方面的改革若能及时推进和落实,地方政府筹集房屋养老金便可获得更好的外部条件支撑。
总体上说,目前围绕房屋养老金的诸多疑问,其中不少都还需要在试点中找到一个清晰而合理的答案。在此之前,社会不妨给予耐心。
当然,该项政策事关民生,牵涉面广,面对当前各类解读、猜测,甚至出现一些谣言,相关方面有必要积极回应好社会关切。这有利于明确各方预期,契合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需要,也能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创造好的社会氛围。
□吴振(媒体人)炒股股票配资平台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永华配资观点